近年来,龙岩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耕“人才+数字”双轮驱动,以数字化改革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推动“十四五”生态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以数字技术破题,构建绿色创新生态体系。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着力构建智慧治理、绿色金融、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通过整合政务数据资源、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生态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一是打造智慧化城市治理平台。依托数字产业集约化建设优势,重点打造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构建覆盖排水、教育、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智慧化系统。其中,“智慧排水”项目整合全市排水数据资源,通过优化管网调度,实现精细化排水管理,数据覆盖城区85%管网,完成管网巡查任务1133次,突发事件处理10次,管网异常事件处置130次;“社区e家”平台项目推动垃圾分类智能化,试点社区垃圾减量率达25%,获评“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党建赛道二等奖。二是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在“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基础上,创新打造“金融服务超市”,开发绿色金融专区,上线“人才贷”“科技e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项目、企业)清单,将企业碳排放数据纳入信用评估体系,构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市33家银行业机构、13家政府性担保公司,上线金融产品605项,20款秒批类产品实现信用贷款“秒批”,累计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撮合32.6亿元,荣获“福建省2022年度数字应用创新技术场景”等10余项国家、省、市奖项。三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政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支持龙岩人才和大数据集团与厦门大学、龙新三维阵列合作研发龙岩市惠企政策智能化推送精准匹配系统和节能环保智慧平台项目。其中,龙岩市惠企政策服务智能系统于2022年2月底上线,通过人工智能匹配算法,已完成近2000条惠企政策收录和近200家企业政策的精准推送,政策兑现效率大幅提升;节能环保智慧平台项目于2023年12 月投入使用,助力武平(岩前)工业园区年均降耗10%以上。
二、以人才引擎蓄力,筑牢绿色发展智力根基。发挥龙岩人才和大数据集团职能优势,在数字技术赋能的基础上,聚焦人才引育,通过构建数字化人才生态、孵化高层次项目、创新培养模式,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核心智力支撑,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构建数字化人才服务生态。依托“人才e家”平台集成30个部门数据,建立包含低碳技术人才在内的人才信息数据库,已归集各类人才信息5900余份,为精准匹配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需求提供坚强数据支撑,助推龙夏电子、龙新三维阵列等3家企业开展碳捕捉技术研发。二是推进高层次人才项目孵化。围绕助力延伸产业链,重点引进孵化技术领先的高层次人才项目企业25家,12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拥有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龙新三维阵列获评“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龙岩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续四年获评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中国“双软”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三是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主动对接美团、抖音等互联网“龙岩军团”企业,创新“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率先打造“龙零工”互联网共享用工平台,搭建人才就业培育“供需桥梁”,实现“指尖”高效对接,平台荣获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创新创业服务大赛“优秀奖”,龙岩市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税务总局“乐企联用-灵活用工支付即反向开票”首批试点企业。
三、以产业升级增效,激活绿色经济发展动能。坚持“数”“实”融合,打造科技企业孵化智慧园区,出台加强园区服务八条措施,优化提升运营水平,为生态市建设注入产业活力,形成“数字赋能、人才驱动、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一是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突出产业链联动,融入数字要素,加强“数字+”改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迭代技术,深耕“人才+项目+资本”融合,打造“人才+数字”双轮驱动新引擎,推动数字经济产业“乘数”发展。2024年,人才和大数据集团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8.9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50%;净利润同比增长810.53%。二是打造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整合数产、数据等公司优势,建立信息化项目供应商库,纳入194家单位作为技术支持。同时深化对口合作,引导人才和大数据集团与广州数科集团合作成立穗龙公司,为其数产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激发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近两年累计策划签约“智能算力中心”“智慧校园”等信息化项目52项,其中“金融服务超市”项目注册用户33万,累计授信额度156亿元,解决超8万笔融资需求。三是提升园区绿色运营水平。投资5.1亿元建设龙岩高层次人才项目孵化产业园,全面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于2024年12月通过综合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招商签约面积70%,新引进省大数据集团龙岩公司、龙升易行科技公司等多个项目,正在推进智慧园区能耗动态监控系统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十四五”生态市建设部署,深耕“数字+低碳”发展模式,以数字化改革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着力破解技术瓶颈、完善市场机制、强化人才支撑,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